11月25日
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迎来两周年
记者调查发现
虽然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已突破7000万户
但专为个人养老金用户推出的
储蓄、基金、保险、理财产品数量
分别仅有
466支、200支、144支和26支
对此,金融监管总局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加大适老金融产品供给,提升保险保障和健康服务水平。老年群体金融需求难满足
适老产品有待丰富
“养老金融”是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要一环。近年来,银行业持续发力养老金融服务,发行多种养老类功能型金融产品、提供综合化养老金融服务。
11月29日,中信银行升级发布“幸福+”养老账本3.0,从记账功能、规划逻辑、产品组合、服务引导、设计体验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帮助客户更好地实现幸福养老目标。中信银行私人银行部兼财富管理部总经理王旭松表示,养老账本3.0根据客户的年龄和风险承受能力,精心推荐适宜的产品配置方案。并且,客户可根据个人意愿灵活调整投资计划,真正实现“我的养老我做主”。
不过
记者调查发现
目前适老金融产品供给还不够丰富
老年人除了储蓄外,喜欢购买银行理财产品。11月30日,记者在中国理财网以“养老”为关键词搜索发现,仅有51支存续的理财产品名称中包含“养老”二字,占全部存续理财产品(34582支)的比重极小。保险保障也是老年人的刚需,然而,大多数保险产品将老年人拒之门外。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杨娟告诉记者,当前人身险产品难以满足老年群体(尤其是高龄老年群体)的保险保障需求。例如,重疾险一般要求首次投保年龄不超过55周岁,医疗险一般要求首次投保年龄不超过65周岁(部分高端医疗险要求首次参保年龄不超过70周岁);而面向60周岁以上老年群体的意外险主要保障跌倒、骨折等老年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意外风险,难以支持老年人创业就业、运动健身等面临的保险保障需求。
养老、适老区分不合理
产品同质化严重
金融监管政策专家、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在接受记者表示,除了产品供给不够丰富外,当前我国适老金融产品还存在两大短板。
一是未合理区分养老金融产品和适老金融产品。养老金融产品主要服务于全体社会成员的养老需求,既包括老年群体,也包括中青年群体,是更加广义的养老概念。而适老金融产品是针对老年群体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服务客群的不同决定了金融机构在设计相关适老金融产品时,要考虑到老年人风险偏好相对保守、理财需求趋于稳健的特点,充分挖掘老年群体的潜在需求,结合老年人投资、医疗、养老、健康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开发更多创新型、综合型的适老金融产品。但有些金融机构对于这两类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定位模糊,研发的产品针对性不强。
二是产品同质化严重。当前市场上的适老金融产品形式较为单一,代销机构以提供银行存款、理财产品、保险年金等产品为主,公募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所占的比例较小。尤其需要注意的是,针对老年群体,偏重于体检、医疗、养老、健康等方面的金融附加服务亦较少,无法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需求。
周毅钦建议,金融机构要加强对老年群体金融需求的深度调研,了解老年人的具体需求,根据其风险承受能力设计相应的适老金融产品。针对高净值老年客户群体,可以适当加强公募基金、信托计划等金融产品的供给,提供家族信托、财富传承等金融功能服务。
伪“养老”理财大行其道
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待加强
当前
各种伪“养老”理财产品大行其道
侵害了老年人的财产权益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今年1月披露的一起养老理财诈骗案件显示,张某、郑某伙同他人通过电话、广告、讲座等途径向老年人宣传“以房养老”项目,以投资房地产项目获取高额回报并承诺双倍房产抵押的方式,共向以中老年人为主的不特定人群吸收公众存款共计2.7亿余元。
面对形形色色的养老理财产品,监管部门加大了打击力度。金融监管总局今年8月在回复全国政协委员有关养老理财的提案时透露,目前已累计清理完毕近千只名不符实的带“养老”字样的理财产品,有力维护了养老金融市场良好秩序。
在周毅钦看来,老年人和准老年人的金融基础素养较为薄弱,对于各类金融产品的分辨能力明显不足,风险防范意识较差,容易落入营销陷阱。因此,要加大老年群体的金融消费者宣传教育力度,要深入居委会,走进小区,帮助老年人更好地理解和分辨各类金融产品,增强其风险防范意识和金融素养。
杨娟表示,除了普及金融知识外,还要加大老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力度。金融机构要加强销售行为管理,牢固建立信息安全保障,妥善处理消费投诉。监管部门要强化监管引领,落实监督约束,切实提升老年人金融服务质效。
版权所有: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3524号
Email:fs315@163.com | 技术咨询:0757-88338818 网站地图
佛山市消委会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