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消费新闻
股市上涨,理财产品该不该赎回?
日期:2024-10-15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标签: 字体:【

近期

理财产品收益出现大幅回调

不少人疑惑

低风险理财产品虽然收益不高

但以前都是正收益

为何最近会在股市上涨时出现亏损?

如果股市开始走好

理财产品是否要先赎回?

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

低风险银行理财现浮亏

10月9日,北京市民钟女士打开自己的银行APP,发现此前购买的低风险银行理财产品已经连续亏损4天。

钟女士说:“9月27日亏了300多元,9月30日又亏了400多元,股市上涨的4个交易日合计亏损了近1000元。因为担心理财产品会继续亏损,于是选择了全部赎回。”

许先生平时也偏好低风险理财产品,本以为随着股市上涨,理财产品净值也会同步上涨,但没想到产品收益竟然出现浮亏。“我8月买的30万元理财产品还在封闭期,无法赎回,目前已跌破净值。”许先生说,即使能赎回了,以后也不知道买什么合适。

据了解,近期一系列提振经济的政策“组合拳”相继落地后,A股市场表现持续强势,而债券市场却接连大幅调整。Wind数据显示,近一周有1300只以上固定收益类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出现回撤,部分回撤幅度超1%,涉及招银理财、兴银理财等头部理财子公司。

股市大涨

为何受伤的却是银行理财?

记者注意到,此次浮亏的理财产品大多是低风险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这些产品配置的主要底层资产是债券。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霞认为,受股债“跷跷板”效应的影响,近期资金从债市流向股市,债市有所调整,而以固收类资产为主要配置方向的理财产品也受到影响,产品收益有所下降,银行理财可能在短期内面临一定压力。

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表示,过去的一周,国债期货全线下跌,债市的回调也影响到以债券为基底投资策略的一众理财产品,尤其是固收类产品,从而引发“债市下跌—净值回撤—产品赎回—被迫卖债—加速下跌—持续赎回”的负面连锁反应。

部分银行暂停快速赎回服务

银行理财或迎赎回潮

受债市回调影响,不少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将及时止损,赎回短期及开放型产品。但记者发现,不少投资者在社交平台上发布的截图显示,在赎回某理财产品时,显示因该产品发生巨额赎回而暂时不可赎回。

记者也注意到

部分银行暂停了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

快速赎回和消费支付服务

10月8日,平安银行发布公告称,暂停提供灵活宝业务、天天成长C系列及平安理财旗下其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快速赎回、消费支付服务,原因是“已垫支的金额达到设定的垫支总额”(即客户快速赎回申请总额超过限额)。

此前,兴业银行发布公告称,因快速赎回申请总额超过兴业银行设定的快速赎回总限额,拟暂停提供天天利业务、天天宝业务及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快速赎回服务。

市场是否会出现赎回潮?

据中信建投证券固收团队测算,9月27日至9月30日,样本理财产品回撤幅度超过0.1%,其间债市收益率上行幅度超过20个基点,达到历史上小范围赎回的临界点。正因如此,监管部门也要求相关公司报送产品净值及赎回情况。

不过,近日A股波动性加大,也令低波动性理财产品继续得到老百姓青睐。某城商行理财公司人士告诉记者,该机构近期采取预防性措施,加大流动性储备,投资组合中也加大了对现金、存款等的配置比例。10月10日,理财产品的赎回情况已趋于稳定,预计短期内赎回压力将保持在可控范围内。

开源证券研报认为,本轮赎回的理财主要为现金管理类等日开型理财产品,其持有人风险偏好与股市有较大差异,并非股市的长期投资者,若股市行情无法持续,这部分资金仍有较大可能回流入理财。因此,本轮理财赎回的影响偏短期,主要受到股市行情的催化,后续需要观察股市涨势的持续性。

巨额赎回资金流向股市

业内人士建议

分散投资做好资产配置

短期的巨额赎回资金流向了何处?从银行披露的银证转账数据可知,从存款、理财产品等流出的资金主要流向了股市。

孙海波建议:

近期股市大涨,提振了市场的投资信心。但股市风险较大,一旦出现波动资金可能面临亏损。

对于低风险偏好的人群来说,要做好充分的风险评估,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选择投资品种,做好资产配置。

可以将赎回的理财资金购买部分大额存款,或者配置一些权益类基金产品。

前述理财公司人士建议,投资者应将资金分散投资,投入理财产品、基金、存款等不同类型的产品中,降低单一资产对投资组合的影响。从银行理财配置角度来讲,在短期债市扰动下,投资者可以在不同期限的理财产品中进行切换,短期限理财产品的波动可能相对较小,安全边际较高。

版权所有: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3524号

Email:fs315@163.com | 技术咨询:0757-88338818 网站地图

佛山市消委会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

佛山市消委会官方微信
佛山消费投诉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