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越鲜艳的蘑菇越危险,那只捡长相平平无奇的“荔枝菌”就没事了吧?太天真!
广州从化区近期有不少因误食毒菇出现中毒的案例:江埔街2名居民误食自采野生蘑菇中毒;温泉镇3名居民采食野生蘑菇中毒;太平镇3名居民采食野生蘑菇,出现呕吐、头晕、视力模糊等中毒症状。
近日,从化区疾控部门提醒:提防与“荔枝菌”长相相似的毒蘑菇!
外形对比
荔枝菌:有细长的假根。
近江粉褶蕈:菌柄是圆柱形,上下几乎一样大。
荔枝菌,素有“岭南菌王”之称,生长于每年春夏之交、荔枝成熟结果之时段,但每年都是昙花一现,时间不长,最多一个月左右。荔枝菌在荔枝林潮湿的白蚁窝上,经过高温多雨、骤出太阳骤降大雨的催谷,迅速生长起来。这趟摘完了,只要不毁坏白蚁窝,没过几天又长了出来。荔枝菌一般在午夜生长,略呈纺纱缍形状,长达10-20厘米,菌尖似一把收紧的小雨伞,味道极之清鲜、爽口。
近江粉褶蕈,也叫奥米粉褶蕈,是与“荔枝菌”长相相似的毒蘑菇,在华南、华中和西南地区均有分布,食用5-10分钟后即可引起严重的胃肠中毒症状及一定的神经型中毒症状,即产生包含恶心、呕吐、腹泻、严重头痛、口干、乏力、大腿抽筋等症状。
不少误食者都有过在老家采食野生蘑菇的经验,认为可以靠形态、气味、颜色等特征自行识别毒蘑菇。实际上,即使是经验丰富的生物学家,也需要借助专业设备才能准确鉴别蘑菇是否有毒。
网上流传的一些“鉴定毒蘑菇秘诀”更是坑↓↓
误区1:颜色鲜艳的菇才有毒?
事实上,单看蘑菇的外表,并没有绝对的安全标准。一身雪白的鹅膏菌看起来很普通,却是一朵致命的“白毒伞”!色彩不艳、长相并不好的肉褐鳞小伞、秋盔孢伞,也极毒。但同样很漂亮的橙盖鹅膏,却是著名的食用菌。
误区2:长在阴暗潮湿处的才有毒?
有人说,可食用的无毒蘑菇多生长在清洁的草地或松树、栎树上;有毒蘑菇往往生长在阴暗、潮湿的肮脏角落。这也是错的!所有的菇都倾向于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跟毒性无关。
可以吃的鸡腿菇经常在牛屎等动物粪便上“绽放”;而包括“白毒伞”在内的很多毒蘑菇,都生长在干净的林中地上。
误区3:不生蛆、虫子不吃的才有毒?
实际上,著名毒菌——豹斑毒伞常常被蛞蝓吃,不少有毒种类也可以生蛆。
误区4:和银器、大蒜一起煮会变黑的才有毒?
蘑菇毒素不会与银器、大蒜等发生反应。
误区5:受伤变色、流汁液的才有毒?
这也不是绝对的。
像松乳菇、红汁乳菇受伤处及乳汁均变蓝绿色,但它们都是味道鲜美的食用菌。
误区6:菌盖上有疣、柄上有环和菌托的才有毒?
虽然这类菌有毒种类的比例较大,但也并非绝对如此。许多毒菌并无独特的特征,如外观很平常的毒粉褶蕈就很毒。
一旦误食毒蘑菇
马上用这4种方法自救
1.立即呼叫救护车
万一误食毒蘑菇,立即呼叫救护车。等待救护车时,有条件的可加盖毛毯保温。
2.催吐
可先让误食者服用大量温盐水,然后用手指(最好用布包着指头)刺激咽部,促使呕吐,以减少毒素的吸收。(孕妇慎用催吐;如果中毒者出现昏迷,不宜进行人为催吐,容易引起窒息)
3.送医院
一起食用过同样蘑菇的人,无论是否发病,同样需要立即到医院检查。
4.保留毒蘑菇样品
保存烹饪前的蘑菇照片,没吃完的蘑菇也记得留存,以便有需要时交给医生查明中毒原因。
当然,对“菇勇者”来说,最安全的办法就是:野外的蘑菇不采、不吃。
版权所有: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3524号
Email:fs315@163.com | 技术咨询:0757-88338818 网站地图
佛山市消委会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