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视储备如同孩子的“视力存款”,消耗快会容易近视,不少家长因此产生护眼焦虑。由于护眼心切,一些希望孩子恢复度数、摘掉眼镜的家长,轻信市场上视力矫正机构的特殊治疗。什么是远视储备?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储备不足?防止孩子过早近视该怎么办?市面上一些视力养护机构主打的“护眼套餐”真有效吗?半月谈记者进行了调查走访。
用眼负担重加快远视储备消耗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眼科教授王宁利介绍,有研究对比了英国、美国、中国的儿童近视患病率,6岁时近视患病率差异不大,但12岁时,中国儿童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英美儿童。由此可见,6岁至12岁儿童的远视储备过早消耗,导致了近视患病率的快速增加。
甘肃爱尔眼视光医院2023年在兰州市普查时发现,121个幼儿园里有两成儿童存在远视储备不足,3.4万小学生群体中近视率接近四成。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眼保健科副主任医师张瑜说,从就诊情况来看,小学三年级以前的儿童群体,四分之一出现近视问题,这种现象在10年前很少见。
一般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眼球为远视状态,远视储备相当于人的“视力存款”,每个人从出生都有一定的储备,尽量延长孩子宝贵的远视储备使用期,孩子未来近视的风险就会降低。当远视储备消失殆尽,如果孩子还在发育期,会逐渐往近视的方向发展。
专家表示,防控6岁至12岁远视储备不足儿童的新发近视,是近视防控的关键之一。“加强远视储备保护,对进一步做好学龄前儿童近视防控尤为重要。”王宁利说。
虽然各部门都在积极行动,但儿童看电子屏幕时间增加、户外活动不足等社会影响因素仍广泛存在,新发近视压力仍然值得关注。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儿童、青少年同各类电子产品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手机成了不少家长的哄娃工具,学龄前儿童过早成为“低头族”。
此外,一些学校为了方便管理,运用智能化教学设备,过多引入各类教学软件和系统,推行手机App做作业、线上答题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孩子们与电子屏幕的接触时间。
“孩子在家里本身就依赖电视、手机,到了学校,触屏教学一体机替换了粉笔和黑板,教学工具电子化让我对孩子的视力非常担忧。”陕西咸阳家长吕松伟说。
在一家配镜中心拍摄的框架眼镜镜框 马莎 摄
中华预防医学会儿童保健分会儿童视觉学组委员田蔓男说,近距离看手机、平板电脑等视频终端,不仅影响视力,还会对眼表组织有一定损害,容易引起干眼疾病,近些年这类门诊患者逐渐增多。
不少孩子近距离精细化用眼负担较重,加上户外活动不足,容易过快消耗远视储备。半月谈记者走访发现,家长乐于给孩子报名参加乐器、绘画、乐高、编程、围棋等兴趣班,这些教学都需要近距离精细化用眼。今年5岁的梁牧凡,每周需要上5门兴趣班,其中钢琴、乐高、围棋课程每次都在1小时以上,而且老师都安排了课外作业,有的需要借助平板电脑完成。视力检查结果显示,孩子已经出现远视储备不足。
“这类兴趣教学本身就比较费眼,很多培训机构还开发了网课和电子作业,增加孩子的用眼负担,还挤占了户外活动时间,这也是导致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防控神器五花八门,究竟哪个靠谱?
在甘肃兰州,半月谈记者打开手机地图搜索“视力”,附近出现各类视力防控馆、健康护眼店、视觉训练基地、摘镜中心,半月谈记者进行了随机暗访。一些商家宣称,使用他们营销的套餐或产品,可以提升孩子的裸眼视力,有望摘掉眼镜。
在一家视力训练机构,店家墙面上广告效果图显示,一些消费者接受苗方调理和智能训练后,成功“摘掉”了眼镜。店家称,苗方按摩调理搭配哺光仪治疗,可以提升裸眼视力,让近视的孩子不戴眼镜就看得清。
专家提醒,这些机构将视力作为评估近视的标准,这本身是错误的。“孩子有没有近视,应通过散瞳验光后的屈光度、眼轴长度和角膜曲率来综合评估。”张瑜说。
为了吸引消费者,有近视防控神器甚至打上AI等先进概念,但产品疗效受到质疑。
在一家宣称“15分钟提升裸眼视力”的机构,商家推荐记者购买9800元一副的动焦训练眼镜,该产品是让佩戴者在15分钟内看远看近1500次,称这种动焦训练有可能降低度数。在另一家视功能训练店,店家推荐3D训练平板电脑,声称这不是一般的平板电脑,会用AI为孩子匹配个性化训练方案,单纯观看3D动画就可以提升视功能和裸眼视力。
“业界普遍认为,动焦训练调节方法对控制近视没有效果。很多近视的孩子本身接触电子产品过多,3D平板电脑或许只适合于弱视、视功能异常和斜视患者,并不适合已经近视的孩子。”张瑜说。
由于护眼心切,不少家长轻信“摘眼镜”广告,在护眼路上屡屡走弯路,影响了孩子的视力健康。家长王月曾带着孩子在兰州市一家近视防控机构进行控度训练半年,先后使用哺光仪、理疗按摩仪、明目贴和控度镜。“不料半年后近视从150多度涨到300多度,我去投诉时,发现还有人和我有同样遭遇。”她说。
张瑜说,护眼心切的家长之所以走弯路,在于普遍接受不了孩子过小就戴上眼镜,“只要不戴眼镜,各种手段家长都愿意尝试,这才耽误了孩子的治疗”。
消费陷阱多,产品难有真疗效
——防控神器不“神气”,个别缺乏循证医学证据。部分机构在开展近视矫正时,推出各类主打产品,使用“恢复视力”“降低度数”“近视治愈”等表述,但专家和部分家长反映,其矫正效果不佳,甚至使用安全性也无法得到保障。
张瑜说,市场上较为多见的哺光仪,是用红光代替自然光,增加脉络膜血流量,防止眼轴过度增长,然而,长期重复低强度红光照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哺光仪已经在一些医疗机构被叫停。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盛迅伦说,哺光仪不能降低度数,若控制不好使用时间,还会造成眼底黄斑损伤,“至于家长经常购买的明目贴,是否能改善孩子视力,还没有明确的研究证据”。
——视力训练藏猫腻,诱导性检查造成恢复视力的假象。半月谈记者在暗访时,遇到一些对视力训练效果深信不疑的家长,称“自己孩子视力训练一段时间后,看视力表更加清楚了”。
受访专家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训练机构经常使用小伎俩,给人造成视力恢复的错觉。“把灯箱的灯源调亮一点,反射镜放近一点,或者把5米款的视力表调换为2.5米款,都会产生不同的测试结果。”甘肃爱尔眼视光医院视光及小儿眼病科副主任周琪说。
张瑜说,市场上出现了一些视力训练机构,以“摘眼镜”等为噱头,然后诱导性检查视力,造成视力恢复的假象。“不少机构用伪视力检查方法,通过小孔径汇聚光线,让落在视网膜上的模糊光斑变清晰,这种视力的恢复只是暂时的。”盛迅伦说。
——未经科学诊断使用正规产品,假性近视容易成真性近视。如今,被证实科学有效的近视矫正控制技术手段,主要包括角膜塑形镜、多焦软镜、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等控镜产品。
“但是一些配镜机构,在未经过视功能检查的情况下,将这些控镜产品任意推荐给消费者,反而容易影响视力健康。”盛迅伦说,散瞳可以排除假性近视的可能,但一些店家没有散瞳验光,也不去给孩子做细致的眼部检查,仅通过插片验光,随意佩戴角膜塑形镜,这是很不负责的,如果是假性近视,配戴的话会导致真性近视的发生。
视力矫正“擦亮眼”,
守护孩子“光明”未来
专家认为,可将“关口前移、行为干预、精准防控”作为重要策略,这样能产生持续的作用。
盛迅伦建议,对近视前期儿童青少年早期干预,防止他们戴上“小眼镜”。“结合近视防控数据采集、档案建立与管理系统,将儿童青少年群体划分为视力正常、远视储备不足、出现近视问题、戴镜视力正常等几类,从家庭、学校、医院等形成一套视力分级管理和矫正流程规范,提供个性化的近视管理方案,提高视力防控的科学性、可及性和有效性。”
一名家长带着孩子前往正规医疗机构检查视力 马莎 摄
甘肃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示,家长为孩子选择护眼产品时需要格外“擦亮眼”,谨防被骗。眼贴适用于缓解轻度眼疲劳及减轻用眼过度引起的不适症状,视力训练仪适用于青少年假性近视的恢复训练或缓解视疲劳,这些产品很容易被夸大为可治疗近视。为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加强市场监管,2019年3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儿童青少年近视矫正工作切实加强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要切实加强监管,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各地也根据通知要求,对威胁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现象进行治理,加强市场监管。
张瑜表示,希望动员高等医学院校、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的力量,为学校培训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教师,让接受培训的教师每学期为相应班级至少开展一次针对学生或家长的近视防控健康教育课程,及时干预儿童青少年的不良用眼习惯。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俊海表示,市场监管、卫健、药监等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监管力度,创新监管方式,形成监管合力,畅通举报渠道,促进近视防控市场规范发展,保障消费者特别是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要让孩子们走出户外,每天尽可能“目”浴阳光。“只有阳光足够量、光谱足够全,才能刺激视网膜分泌多巴胺,减缓眼轴生长。”周琪说,“户外高光照和多样化场景,还能使眼睛接受更多的高频视觉信号,离开近距离精细用眼的环境,减少因周边远视性离焦而诱发近视。”
版权所有: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3524号
Email:fs315@163.com | 技术咨询:0757-88338818 网站地图
佛山市消委会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