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消费指导 > 消费警示
免费领百万医疗保险?当心“诱保”再防诈骗!
日期:2024-01-31 来源: 中国消费者报 标签: 字体:【

生活中不少消费者常常会收到有关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的电话或短信令人十分动心但《中国消费者报》记者调查发现其中有悄悄埋雷诱导投保的也有以排雷为幌子实施诈骗的百万保障实际是百万陷阱

百万医疗险大玩魔方业务

消费者一不小心就掉进陷阱

“免费领取百万医疗保险”

“首月1元,享百万保障”

“百万保障若不关闭,每年将扣9600元年费”

……

 

所有的诱惑

都是从甜头开始

119日,记者接到一名自称寿险公司业务员刘某的电话,声称记者有一份免费的百万医疗保险保单未领取,让加微信。记者添加后,看到其微信号标注为长生保。随后对方发来一个链接,让记者点链接领取,并称免费领取的是一份重疾险,领完才有机会升级成百万医疗保险’”

记者点击后,页面首栏展示的是保险公司标志及长生保标志,内容称恭喜您免费领取重疾保障,首次领取600元参加活动可累计至6万元

记者填写信息后,跳出保额600万医疗保障大字页面,保费每月0.8元起。再点击,就变成保单待支付,保障内容变成一般医疗保险金300万、重大疾病医疗保险金600万、质子重离子医疗保险金,底部立即投保提示框旁边显示保费“9.5/

从免费到收费

保费蹭蹭上涨

但却没有任何说明

体验至此,记者已明白赠送只是诱购保险的噱头,最终没有支付。但随后又收到发送代码为1069091254770042备注为长生保的短信:你的重疾险保单已生成,查看保单可立享最高600万医疗保障。

保险从业者王女士告诉记者,记者遭遇到的营销模式在业内被称为魔方业务,是部分保险机构通过免费赠险或以低保费、低保额、高免赔保险等方式吸引客源,进而引导客户升级保障或投保其他保险产品的一种手段,通常发生在互联网平台。这些所谓免费赠险活动看上去很是善意,实则都是事先设计好的诱保陷阱。当消费者点击免费领取或购买低价保险后,会被诱导或直接升级保险,首月保费有可能真的不到1元,但次月保费便会跃升。

升级后,次月起缴156元月提示字太小易被忽略

记者发现,百万赠险、超低保超高赔的引线保险方案在网上大行其道,不少消费者会在不同场景下被赠险、低额投保。许多消费者投诉内容多是保险机构虚假宣传、诱导用户投保、次月保费暴涨、自动续费、退保难等,尤其是自动扣费”“被续费让消费者大为头痛。


关闭百万保障

成诈骗新套路

你的百万医疗保险免费期已结束,现在需要立刻关闭,重新下载APP,否则将每月自动扣费……”

 记者发现,一种打着帮助关闭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幌子的新型诈骗套路随风潜入夜。骗子一般谎称自己是保险公司、银行、银联或微信、支付宝、京东支付的官方客服,声称受害人开通的百万保障保险服务即将到期,不取消会被强制扣款,甚至会影响征信,诱骗受害人转账。

20239月,福建龙岩李女士接到自称微信百万保障服务工作人员的电话,声称李女士微信里有个百万保障单,现在已到期,如果不要开通,就要去关闭它,否则会自动扣费72000

在骗子的诱导下,李女士按骗子电话所述,进入虚假“PICC的官网网址,下载并安装了云视听”APP,加入会议并开启屏幕共享。幸好,龙岩市反诈预警专员及时发现并发短信、打预警电话、派警员上门劝阻,避免了李女士的财产损失。

然而,类似的骗局防不胜防。据了解,福建省莆田市,仅202310月就发生20多起以关闭百万保障”“百万医疗保险为由设置陷阱实施诈骗的案件。


警方提醒务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针对百万医疗保险营销乱象,金融监管部门在202311月就曾发布《关于短期健康保险产品有关风险的提示》《关于进一步做好短期健康保险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明确不应使用保费低至(最低)×”“每月×元起”“保障高至(最高)×,以及低至(最低)”“高至(最高)等词汇进行不当宣传;不应使用保障完善”“产品升级”“保障提升等词汇不当引导投保人进行新的投保或保全动作;使用约定延期扣费”“自动续费等类似方式收取保费的,要进行充分说明等。尤其点名魔方业务,强调严禁出现“0”费率等各类明显不符合精算原理的情况,严禁销售误导。

保险从业者王女士告诉记者,到期续费的百万医疗保险保险机构只会提醒投保人在绑定缴费的银行卡内备足费用,不可能会主动电话协助、指导消费者注销或关闭。消费者不想再续保,可以不做任何动作,保险合同自动失效。

 

福建省公安厅刑事侦查总队

提醒广大群众

微信、支付宝的百万保障服务是自动开启的安全设置。诈骗分子将百万保障替换成百万医疗保险,其诈骗手段基本相同,务必提高警惕,防止上当受骗。

 

金融监管总局福建监管局

提醒消费者

对来历不明的电话或短信要提高警惕,尤其是陌生人申请添加私人社交账号或者通过视频会议软件进行手机屏幕共享时,要谨慎判断对方身份,以免落入诈骗陷阱;

消费者要注重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妥善保管重要身份信息、敏感金融信息,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等信息轻易透露给他人;

手机不随意安装非官方应用,以免给个人信息安全带来隐患;

如遇到不法分子窃取和非法利用个人信息,或遭受不法分子威胁、恐吓,应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报案,以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版权所有:佛山市消费者委员会 ICP备案:粤ICP备2020133524号

Email:fs315@163.com | 技术咨询:0757-88338818 网站地图

佛山市消委会地址:佛山市禅城区汾江中路217号七层

佛山市消委会官方微信
佛山消费投诉通